# 七大设计原则
# 准备工作
我们首先新建一个名为 Principle 的文件夹,然后在文件夹中去新建我们的 go 文件,文件名可自定义。如下图所示:
我们这里为了方便,就直接建立了一个 1.go 的文件。接下来,我们就可以去实现 Go 的代码了
# 开闭原则
开闭原则(Open Closed Principle,OCP) 由勃兰特.梅耶(Bertrand Meyer)提出,他在 1988 年的著作《面向对象软件构造》( Object Oriented Software Construction)中提出:软件实体应当对扩展开放,对修改关闭(Software entities should be open for extension, but closed for modification),这就是开闭原则的经典定义。
**开闭原则是设计模式中的总原则,开闭原则就是说:对拓展开放、对修改关闭。**模块应该在尽可能不修改代码的前提下进行拓展,这就需要使用接口和抽象类来实现预期效果。 我们举例说明什么是开闭原则,以 4s 店销售汽车为例,其类图如图所示:
ICar 接口定义了汽车的两个属性:名称和价格。BenzCar 是一个奔驰车的实现类,代表奔驰车的总称。Shop4S 代表售卖的 4S 店,ICar 接口的代码清单如下:
package main
import "fmt"
type ICar interface {
// 车名
GetName() string
// 价格
GetPrice() int
}
2
3
4
5
6
7
8
9
10
一般情况下 4S 店只出售一种品牌的车,这里用奔驰为例,代码清单如下
type BenzCar struct {
name string
price int
}
func (b BenzCar) GetName() string {
return b.name
}
func (b BenzCar) GetPrice() int {
return b.price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这里我们模拟一下 4s 店售车记录:
func main() {
var (
list []ICar
)
list = []ICar{}
list = append(list,&BenzCar{"迈巴赫",130})
list = append(list,&BenzCar{"AMG",343})
list = append(list,&BenzCar{"V",60})
for _,v := range list {
fmt.Println("车名:",v.GetName(),"\t价格:",v.GetPrice())
}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接下来,我们在命令行中输入 cd Principle
先切换到 go 文件所在目录下,然后执行 go run 1.go
来看我们的执行结果。如下图所示:
暂时来看,以上设计是没有啥问题的。但是,某一天,4s 店老板说奔驰轿车统一要收取一笔金融服务费,收取规则是价格在 100 万元以上的收取 5%,50~100 万元的收取 2%,其余不收取。为了应对这种需求变化,之前的设计又该如何呢?
目前,解决方案大致有如下三种:
- 修改 ICar 接口:在 ICar 接口上加一个 getPriceWithFinance 方法,专门获取加上金融服务费后的价格信息。这样的后果是,实现类 BenzCar 也要修改,业务类 Shop4S 也要做相应调整。ICar 接口一般应该是足够稳定的,不应频繁修改,否则就失去了接口锲约性了。
- 修改 BenzCar 实现类:直接修改 BenzCar 类的 getPrice 方法,添加金融服务费的处理。这样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,之前依赖 getPrice 的业务模块的业务逻辑就发生了改变了,price 也不是之前的 price 了。
- 使用子类拓展来实现:增加子类 FinanceBenzCar,覆写父类 BenzCar 的 getPrice 方法,实现金融服务费相关逻辑处理。这样的好处是:只需要调整 Shop4S 中的静态模块区中的代码,main 中的逻辑是不用做很大的修改的。
新增的 FinanceBenzCar 类代码清单如下:
type FinanceBenzCar struct {
BenzCar
}
func (b FinanceBenzCar) GetPrice() int {
// 获取原价
selfPrice := b.price
var finance int
if selfPrice >= 100 {
finance = selfPrice + selfPrice*5/100
} else if selfPrice >= 50 {
finance = selfPrice + selfPrice*2/100
} else {
finance = selfPrice
}
return finance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主函数:
func main() {
var (
list []ICar
)
list = []ICar{}
list = append(list,&FinanceBenzCar{BenzCar{"迈巴赫",99}})
list = append(list,&FinanceBenzCar{BenzCar{"AMG",200}})
list = append(list,&FinanceBenzCar{BenzCar{"V",40}})
for _,v := range list {
fmt.Println("车名:",v.GetName(),"\t价格:",v.GetPrice())
}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测试结果
=== RUN TestBenzCar_GetName
车名: 迈巴赫 价格: 100
车名: AMG 价格: 210
车名: V 价格: 40
--- PASS: TestBenzCar_GetName (0.00s)
PASS
2
3
4
5
6
这样,在业务规则发生改变的情况下,我们通过拓展子类及修改持久层(高层次模块)便足以应对多变的需求。开闭原则要求我们尽可能通过拓展来实现变化,尽可能少地改变已有模块,特别是底层模块。
开闭原则总结:
- 提高代码复用性
- 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
# 单一职责原则
单一职责原则,简单来说就是保证设计类、接口、方法时做到功能单一,权责明确。比如:
这里我们定义“更新用户” 的接口, 倘若有一天新来的前端要求加一个修改用户密码的接口,后端直接说:“你去调 updateUser”接口吧,传入密码信息就行。updateUser 接口的粒度太粗,接口职责不够单一,所以应该将接口拆分为各个细分接口,比如修改如下:
这里很明显,我们看到分拆后的接口职责更加单一,权责更加清楚,日后维护开发也更加便捷。
单一职责原则,指的是一个类或者模块有只有一个改变的原因。 如果模块或类承担的职责过多,就等于这些职责耦合在一起, 这样一个模块的变快可能会削弱或抑制其它模块的能力, 这样的耦合是十分脆弱地。所以应该尽量保持单一职责原则,此原则的核心就是解耦和增强内聚性。
”我单纯,所以我快乐“用来形容单一职责原则再恰当不过了。
单一职责原则总结:
- 单一职责可以降低类的复杂性,提高代码可读性、可维护性。
- 但是用“职责”或“变化原因”来衡量接口或类设计得是否优良,但是“职责”和“变化原因”都是不可度量的,因目、环境而异;指责划分稍微不当,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,代码量增多。
# 里式替换原则
里式替换原则的解释是,所有引用基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。通俗来讲的话,就是说,只要父类能出现的地方子类就可以出现,并且使用子类替换掉父类的话,不会产性任何异常或错误,使用者可能根本就不需要知道是父类还是子类。反过来就不行了,有子类的地方不定能使用父类替换。
里式替换原则是开闭原则的实现基础,它告诉我们设计程序的时候尽可能使用基类进行对象的定义及引用,具体运行时再决定基类对应的具体子类型。
接下来举个例子,我们定义一个类 AbstractAnimal 对象,该对象声明内部方法” 跳舞”,其中,Rabbit、Dog、 Lion 分别继承该对象,另外声明一个 Person 类,该类负责喂养各种动物,Client 类负责逻辑调用,类图如下:
代码如下:
package main
import "fmt"
type Animal interface {
dance()
}
type Rabbit struct {
}
func (r Rabbit) dance() {
fmt.Println("兔子跳舞")
}
type Dog struct {
}
func (d Dog) dance() {
fmt.Println("狗跳舞")
}
type Lion struct {
}
func (l Lion) dance() {
fmt.Println("狮子跳舞")
}
type Person struct {
ani Animal
}
func (p Person) WalkAnimal() {
fmt.Println("人开始溜动物")
p.ani.dance()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主函数的调用如下
func main(){
person := Person{ani:&Dog{}}
person.WalkAnimal()
}
2
3
4
我们尝试执行这段代码,你可以选择新建一个 go 文件,也可以在之前的代码中做修改,结果如下:
这里,Person 类中本该出现的父类 AbstractAnimal 我们运行时使用具体子类代替,只要是父类能出现的地方子类就能出现,这就要求我们模块设计时尽量以基类进行对象的定义及应用。
里氏替换原则总结:
- 里氏替换可以提高代码复用性,子类继承父类时自然继承到了父类的属性和方法。
- 提高代码可拓展性,子类通过实现父类方法进行功能拓展,个性化定制。
- 里氏替换中的继承有侵入性。继承,就必然拥有父类的属性和方法。
- 增加了代码的耦合性。父类方法或属性的更改,要考虑子类所引发的变更。
# 依赖倒置原则
依赖倒置原则的定义:程序要依赖于抽象接口,不要依赖于具体实现。简单的说就是要求对抽象进行编程,不要对实现进行编程,这样就降低了客户与实现模块间的耦合。依赖倒置原则要求我们在程序代码中传递参数时或在关联关系中,尽量引用层次高的抽象层类,即使用接口和抽象类进行变量类型声明、参数类型声明、方法返回类型声明,以及数据类型的转换等,而不要用具体类来做这些事情。
依赖倒置原则,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,都应该依赖抽象。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,细节应该依赖抽象。其核心思想是:要面向接口编程,不要面向实现编程。
举个例子,拿顾客商店购物来说,定义顾客类如下,包含一个 shopping 方法:
type Customer struct {
}
func (c Customer) Shopping(shop DD) {
fmt.Println(shop.sell())
}
2
3
4
5
6
7
以上表示顾客在 DD 店进行购物,假如再加入一个新的店铺,AM。
type Customer struct {
}
func (c Customer) Shopping(shop AM) {
fmt.Println(shop.sell())
}
2
3
4
5
6
7
这显然设计不合理,违背了开闭原则。同时,顾客类的设计和店铺类绑定了,违背了依赖倒置原则。解决办法很简单,将 Shop 抽象为具体接口,shopping 入参使用接口形式,顾客类面向接口编程,如下:
type Shop interface {
sell() string
}
type Customer struct {
}
func (c Customer) Shopping(shop Shop) {
fmt.Println(shop.sell())
}
2
3
4
5
6
7
8
9
10
类图:
依赖倒置原则总结:
-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,都应该依赖抽象(接口或抽象类);
- 接口或抽象类不应该依赖于实现类;
- 实现类应该依赖于接口或抽象类。
这里的代码很简单,大家可以根据上面已给出的代码尝试按照类图进行一个相应的实现。
# 接口隔离原则
接口隔离原则(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, ISP)的定义是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,类间的依赖关系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。简单来说就是建立单一的接口, 不要建立臃肿庞大的接口。也就是接口尽量细化,同时接口中的方法尽量少,保持接口纯洁性。
我们所讲的接口主要分为两大类,一是实例接口,比如使用 new 关键字产生一种实例,被 new 的类就是实例类的接口。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话,java 中的类其实也是一种接口。二是类接口,java 中常常使用 interface 关键字定义。
举个例子来说,我们使用接口 IPrettyGirl 来描述美女,刚开始类图可能描述如下:
但是发现该接口中包含对美女的外观描述、内在美描述等,几乎将美女的所有特性全部纳入,这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设计规范,比如在唐朝,在那个以丰腴为美的时代对美的理解就不同,就会出现单纯 goodLooking 过关就是美女的结果,所以这里我们需要将接口隔离拆分。将一个接口拓展为两个,增加系统灵活性及可维护性。
这里我们将美女接口拆分为内在美、外在美两个接口,系统灵活性提高了,另外接口间还能使用继承实现聚合,系统拓展性也得到了增强。
接口隔离原则总结:
- 接口尽量粒度化,保持接口纯洁性。
- 接口要高内聚,即减少对外交互。
# 迪米特法则
迪米特法则(Law of Demeter, LOD),有时候也叫做最少知识原则(Least Knowledge Principle, LKP),它的定义是: 一个软件实体应当尽可能少地与其它实体发生相互作用。迪米特法则的初衷在于降低类之间的耦合。
举个例子,拿教师点名来讲,体育老师需要清点班上学生人数,教师一般不是自己亲自去数,而是委托组长或班长等人去清点,即教师通过下达命令至班长要求清点人数:
// 女学生
type Girl struct {
}
// 小组leader
type GroupLeader struct {
girls []Girl
}
func (g GroupLeader) CountGirls () {
fmt.Println("The sum of girls is ", len(g.girls))
}
// 教师
type Teacher struct {
}
// 教师委派leader去清点人数
func (t Teacher) Command(leader GroupLeader) {
leader.CountGirls()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如果去掉 GroupLeader 这个中间人角色,教师就会直接去清点人数,这样做会违反迪米特法则。
迪米特法则总结:
- 类定义时尽量内敛,少用 public 权限修饰符,尽量使用 private、protected。
# 合成复用原则
合成复用原则是通过将已有的对象纳入新对象中,作为新对象的成员对象来实现的,新对象可以调己有对象的功能,从而达到复用。原则是尽量首先使用合成/聚合的方式,而不是使用继承。
合成和聚合都是关联的特殊种类。合成是值的聚合(Aggregation by Value),而复合是引用的聚合(Aggregation by Reference)。
我们都知道,类之有三种基本关系,分别是:关联(聚合和组合)、泛化(与继承同一概念)、依赖。
这里我们提一下关联关系,客观来讲,大千世界中的两个实体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,归纳到软件系统中就是两个类之间必然存在关联关系。如果一个类单向依赖另一个类,那么它们之间就是单向关联。如果彼此依赖,则为相互依赖,即双向关联。
关联关系包括两种特例:聚合和组合。聚合,用来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或者“拥有”关系。其中,代表部分的对象可能会被代表多个整体的对象所拥有,但是并不一定会随着整体对象的销毁而销毁,部分的生命周期可能会超越整体。好比班级和学生,班级销毁或解散后学生还是存在的,学生可以继续存在某个培训机构或步入社会,生命周期不同于班级甚至大于班级。
合成,用来表示一种强得多的“拥有”关系。其中,部分和整体的生命周期是一致的,一个合成的新的对象完全拥有对其组成部分的支配权,包括创建和泯灭。好比人的各个器官组成人一样,一旦某个器官衰竭,人也不复存在,这是一种“强”关联。
合成复用原则总结:
- 新对象可以调用已有对象的功能,从而达到对象复用。
# 实验总结
各种原则要求的侧重点不同,总地来说:
- 开闭原则是核心,对拓展开放对修改关闭是软件设计、后期拓展的基石。
- 单一职责原则就要求我们设计接口,制定模块功能时保持模块或者接口功能单一,接口设计或功能设计尽量保持原子性,修改一处不能影响全局或其它模块。
- 里氏替换原则和依赖倒置原则,按照笔者的理解,这俩原则总的是要求我们要面向接口、面向抽象编程,设计程序的时候尽可能使用基类或者接口进行对象的定义或引用,而不是具体的实现,否则实现一旦有变更,上层调用者就必须做出对应变更,这样一来,整个模块可能都需要重新调整,非常不利于后期拓展。
- 接口隔离原则具体应用到程序中,比如我们在传统 mvc 开发时,service 层调用 dao 层一般会使用接口进行调用,各层之间尽量面向接口通信,其实也是一种降低模块耦合的方法。
- 迪米特法则的初衷也是为了降低模块耦合,代码示例中我们引入了类似“中间人”的概念,上层模块不直接调用下层模块,而是引入第三方进行代办,这也是为了降低模块的耦合度。
- 合成复用原则,我们介绍了聚合、组合的概念,聚合是一种弱关联,而组合是一种强关联,表现在 UML 类图上的话聚合是使用空心四边形加箭头表示,而组合是使用实心四边形加箭头表示,合成复用原则总的就是要求我们尽利用好已有对象,从而达到功能复用,具体是聚合还是组合,还是一般关联,就要看具体情况再定了。